医者不自医什么意思

生活悦 人气:3.85K
医者不自医什么意思

医者不自医”是指医生能给别人治病,但不能给自己治病。人不渡己就是高人可以度化别人但度化不了自己。

医不自医是由于医者对疾病、医理、药理都比较明白,给人医病时能根据病情客观进行辨证论治,处方用药以病而立,多无顾忌,所以常常显效。而给自己或者家人医病时,往往联想较多、顾虑较多,担心某药热、某药寒、某药有害、某药有毒,如此掂量来掂量去,下不了决心。

这句话出自:明·李梦阳《梅山先生墓志铭》:孙时有绵疾,吾医之立愈。谚曰:‘医不自医。’诚自医之,黄岐扁佗至今何可也。”

意思是:姓孙的医生久病,我可以立刻医好吗?俗话说:‘医生不能自医。’是从医生的,黄岐扁华佗到现在怎么了。

医学意义:

一般认为,医不自医是由于医者对疾病、医理、药理都比较明白,给人医病时能根据病情客观进行辨证论治,处方用药以病而立,多无顾忌,所以常常显效。而给自己或者家人医病时,往往联想较多、顾虑较多,担心某药热、某药寒、某药有害、某药有毒,如此掂量来掂量去,下不了决心。开起药方来,小心翼翼地把药味换了又换,把药调了又调。最后形成的处方,其药味与君臣佐使配伍法则有违,战斗力锐减;其药量与寒热温凉四性不符,目的性不明确,造成既扶正不力,又驱邪无果的结局,疗效自然差一些,大都以为医不自医”是这种惜己”的人性和忧患”的心态决定的,其实,这也未必是唯一的原因。

中医诊视疾病要四诊合参,而这一原则是医者针对患者实施的,假若用于自身,无论望色、闻味、切脉都大为不便,虽有镜鉴可以借助,但终难得准确的信息;痛苦之中,判断力和理智程度也相对降低,对诊疗思路会造成直接影响,恐怕这也是原因之一。

高明的医生,肯定比平人更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,也会好好调理自身。例如华佗,张仲景,葛洪,孙思邈,钱乙,李时珍等。这些名医哪个不是活了60年以上?在古代60岁上的人就相比如今90以上的人,他们能活这么久,很明显与其高超的医术脱不了关系。而一个平时十分注重调理身体的医生,他一旦得病,就必定是大病急病,严重的病症加上高龄的身体,纵使再高超的医术,怕也无力回天啊。所以,这也是医不自医”的原因。

相关延伸:

在医不自医”的理由中,还隐含医者汲取同行长处的态度和品行。《章太炎全集》中章太炎先生自述:1921年3月,患了黄疸初愈之后的章先生,又病于宿食,他自己用平胃散,但食后每日下午发热不已。他自知这是阳明少阳病的表现,就将小柴胡去黄芩易芍药来服用,可连服四五剂都不应,又加芒硝下之亦不解。无奈,求治于钱塘名医仲右长来治,仲医生把脉问疾,又看了章先生所用之后云:此病挟热,诊脉得阳微结,何乃去黄芩加芍药,此小误也!”于是,将原方去芍药还黄芩,稍减生姜用量让其服,只两剂药下,即汗出神清。太炎先生大为折服,叹曰:增损一味,神效如此!”

类似哲理:

人不渡己”的道理要更加深刻,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特别多的人生哲理知识,我们在对晚辈和年轻的同事传授经验时,讲起来也头头是道,可事实的真相却是。

自己反而不能够客观地看待生活,指导别人的时候游刃有余,切换到自己的生活中,就往往不得要害,缺乏执行力,道理讲了一大堆,自己却做不到。